功能選單

台南觀光醫療網

回首页
    

文化古迹

相關資源:
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   http://tmach-culture.tainan.gov.tw/

 
国定古迹 台湾城遗迹 安平古堡
 

●参观指南
门票全票:50元;半票:25元
开放时间:夏季(4月至9月)上午8点至下午6点
冬季(10月至3月)上午8点30分至下午5点30分
古迹咨询专线:(06)390-1341‧295-5703
安平古堡专线:(06)226-7348 地址: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82号

●创建

17世纪初荷兰人以军商结合的队伍,于1624年占领今天的安平,并建立热兰遮城作为防御要塞,全部工程于1634年完成。明永历十六年(1662)郑成功攻取荷兰城之后,改称安平镇,改内城为内府,台湾人因此称其为王城。清朝时代,因台江陆浮丧失其重要性,加上清兵破坏热兰遮城而建立亿载金城,所以逐渐荒废。日距后重建,在光复之后称为「安平古堡」。目前真正的荷兰时期遗迹仅存古堡前方外城南城垣的砖墙。老榕盘根,无限沧桑,见证了三百多年的台江风云。

●热兰遮城历史
1624 在一鲲鯓竹岩的旧址上建造城垣,由于缺乏砖石建材,先用砂土及木板建造,称为奥伦尼亚城。
1627 改名为热兰遮城(Zeelandia),并使用城垣材料逐步改造为砖石构造。
1633 热兰遮城建造完成,为初期的台湾城。城的规模,长两百七十七丈六尺,高三丈余,共分三层,由内外廓组成。
1662 郑成功攻取热兰遮城之后,改称安平镇,改内城为内府,居住五月之后逝世,台湾人因此称其为「王城」。
1823 台江陆浮,王城地理位置逐渐丧失其重要性。
1874 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借口侵略台湾,清廷派沈葆桢筹防台湾。
1895 台湾割让日本,设置安平支厅,隶属台南厅。
1897 日本人因为安平海关缺乏宿舍用地,于是将热兰遮城的一部份夷平,在上面砌筑三层砖台。
1908 将光绪年间建于安平埠头的铁壳造圆形白色灯塔迁建在砖台西北侧,并派专人看守,以4秒钟一闪光,导引海上船只。
1930 日总督府为筹备庆祝「台湾文化三百年」,将砖砌平台四周的官舍民宅拆除,并将平台上的公馆改造为展览及招待来宾的场所,即今天的安平古堡史迹展览馆。
1935 日本人根据栗山后一所绘的「热兰遮城」遗址图,收购了现在热兰遮城博物馆西边的民房,拆毁后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工作,发现了该城西南边棱角堡的堡基,后来因中日战争而告终止。
1975 为配合观光年计划,台南市政府整治环境,在瞭望台上加了一个尖型屋顶,墙面漆成白色,即现存的安平古堡。

 


安平树屋
 

●参观指南
门票全票:50元;半票:25元
开放时间:夏季(4月至9月)上午8点至下午6点;
冬季(10月至3月)上午8点30分至下午5点30分
古迹咨询专线:(06)390-1341‧295-5703
安平树屋专线:(06)391-3901 地址:台南市安平区古堡街108号

●台湾外贸史
安平是台湾史上最早的港口,历经荷兰、明郑、清朝、日本等时代,均为台湾主要的贸易港。清咸丰八年(1858)天津条约签订之后增开台湾口岸,最初为淡水、鸡笼,后来增开打狗及台湾府。同治三年(1865年1月1日)安平开埠,外商陆续在此设立洋行,其中,英商德记、怡记、和记,美商唻记,德商东兴等「安平五洋行」,最负盛名。日本时代,洋商因鸦片被日本人垄断,海运业务又被夺取,洋行于是撤出安平,洋行建筑陆续改建或用作其它用途。唻记洋行改成大阪轮船株式会社、东兴洋行改成安平支厅、怡记洋行改成安平水产学校、和记洋行改建台盐职工宿舍。德记洋行馆舍出售给台湾制盐株式会社。光复之后,台湾制盐总厂接收作为办公室宿舍,后台盐迁址。民国六十八年(1979),由台南市政府规划,奇美文化基金会捐款建设为「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」。现与东兴洋行为仅存的两栋洋行建筑,见证了清朝末年的台湾外贸史。

●安平树屋(德记洋行)历史
1865 安平地区设立海关,正式开港,洋商于是纷纷在此设立洋行,一时之间,外商云集,洋行林立。
1867 创建英商德记洋行,位于当时安平的海头社,大多从事鸦片、樟脑、砂糖等大宗货物交易。与先后建立的怡记、和记、东兴、唻记合称安平五大洋行。
1895 日本占领台湾以后,日政府将鸦片、樟脑大宗货物交易权收回专卖,洋行贸易量锐减,加上安平港逐渐淤塞,影响船舶装卸,于是纷纷关闭,只有德记洋行仍然继续营业。
1911 在安平的洋行陆续关闭之后,日本人将其改建为盐业会社,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再改为台南盐场办公室宿舍。
1979 民国68年,台南市政府将德记洋行收回并修整,作为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。
2001 民国90年,树屋开放艺术家进驻,并分三期整修,成为台南市的后花园。


国定古迹 普罗民遮城 赤 崁 楼
 

●参观指南
门票全票:50元;半票:25元
开放时间:夏季(4月至9月)上午8点至下午9点30分;
冬季(10月至3月)上午8点30分至下午9点30分
古迹咨询专线:(06)390-1341‧295-5703
赤崁楼专线:(06)220-5647 地址:台南市中西区民族路二段212号

●创建
明永历七年(1653)由当时侵占台湾南部的荷人建成,最初称为「普罗民遮城」,与安平的「热兰遮城」遥遥相对,互为犄角。热兰遮城作为荷兰总督统治中枢,普罗民遮城则作为行政及商业中心。
普罗民遮城的建筑为三座略为方形的台座连接而成,每个台座上面都建有西洋式楼房,城墙以糖水、糯米汁搅拌蚵壳灰作为接合料,以红砖石为主要建材迭砌而成,坚如盘石,经历三百多年仍然可以见到厚墙及拱圈结构。
历经三百多年的赤崁楼,今天的景象仍然是飞檐红瓦,楼阁巍峨。在历史变迁中,曾是荷兰时代的西式城堡,曾是清朝时代的中式楼阁,曾是日本时代的陆军医院,今天的历史文物馆,见证了落日余晖下的沧海桑田。
民国七十二年(1983),内政部列为一级古迹。

●普罗民遮城(赤崁楼)历史
1625 荷兰人以十五匹布向原住民换购赤崁一带土地,在此设立商馆、街市、仓库、医院,并命名为「普罗民遮」街。
1653 因郭怀一抗荷事件,荷兰人在赤崁修筑城堡进行防御,也做为商业行政中心,荷兰称之为「普罗民遮城」,俗称「红毛城」或「番仔楼」,后称「赤崁楼」。
1862 台湾中南部大地震中,赤崁楼上原已损坏的荷兰建筑全部倒塌。
1875 沈葆桢因为牡丹社事件领军进入台湾,为了行船安全,上奏获准修建海神庙于赤崁楼遗址。但因故延迟,没有完成建设。
1886 台湾知县沈受谦为振兴文化教育,在赤崁楼西侧建立「蓬壶书院」,并在城堡残基上盖五子祠﹝供奉宋儒朱熹、程灏、程颐、张载和周敦颐﹞、「文昌阁」并重建海神庙。
1895 在日本时代,日本人将赤崁楼改建为「陆军卫戌医院」。
1944 日本人开始整修荷兰城堡遗迹,拆毁大士殿,修建海神庙、文昌阁与蓬壶书院门厅。
1960 原大南门城内的御赑屃碑座迁移至赤崁楼台基南侧。
1965 修建赤崁楼,将海神庙及文昌阁的主要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,但仍仿制木柱、木梁式样。并将文昌阁前临赤崁街的出入口转移至民族路。


延平郡王祠
 

●参观指南
开放时间:夏季(4月至9月)上午8点至下午6点;
冬季(10月至3月)上午8点30分至下午5点30分
古迹咨询专线:(06)390-1341‧295-5703
延平郡王祠专线:(06)213-5518 地址:台南市中西区开山路152号

●创建
于明永历十六年(1662)之后,建立主祀“开台圣王”,因为明朝郑成功去世之后,民众对郑成功依旧感念,为表彰其驱荷复台,开疆扩土,所以称为开山王庙,之后曾扩地重修但不久倒塌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),沈葆桢因牡丹社事件来台湾处理防务事宜,奏请建立专门的祠庙并封赐谥号,于是将开山王庙改名为「延平郡王祠」,并列春、秋祀典。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),日本人占领台湾以后,为宣扬郑成功忠君爱国的精神,并因为郑成功的日本血缘关系,为强调华夏与蛮夷的区别,改建为「开山神社」。民国五十二年(1963)重建,并核定于四月二十九日举行国祭。

●延平郡王(郑成功)历史
1624 明熹宗天启四年,生于日本肥前平户藩的千里滨。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松。
1630 明崇祯三年,七岁时从日本回国,风仪整秀,父亲郑芝龙取名:郑森。
1645 (明弘光元年)晋见隆武帝,赐国姓,改名成功,封御营中军都督,赐尚方宝剑,当时的人称为「国姓爷」。
1646 (明隆武元年) 隆武帝封其招讨大将军。八月,福州失守,唐王被俘虏,绝食殉国。父亲郑芝龙降清,被押解到北京,母亲自杀殉节。
1647 (明永历元年)诣孔庙,焚儒服,投笔从戎,立志抗清复明。在烈屿号召与清兵对抗。桂王登上皇帝位,改年号为永历。
1649 永历三年,受封为「威远侯」。以金门、厦门为抗清基地。
1658 桂王再封郑成功为延平王。永历十二年五月十三日,率大军,由厦门启碇北伐。
1661 三月二十三日,郑成功从料罗湾出发,东征台湾。
1662 荷兰人投降离台。结束三十八年(1624-1662)的占领。郑成功在台南赤崁设承天府, 为当时的行政中心。设天兴县、万年县,置知县掌理县务。称台湾为「东都」,热兰遮城改名为「安平镇」,在澎湖设立安抚司。汉人的典章制度正式移植台湾。五月初八,病逝于安平,壮志未酬享年三十九岁。
1875 光绪元年,沈葆桢上奏谥号建祠,朝廷核准在台湾府城建立专祠,并谥号「忠节」。官方于是将开山王庙改称延平郡王祠。
2008 民国九十七年(2008),原由开山王庙「同心敬」开台圣王神像,由台南市政府迎回延平郡王祠大殿安座。并破例重点香火,恢复为「祠、庙」合一的祭祀空间。
2010 民国九十九年(2010),迎回「诚心敬」、「和心敬」二尊开台圣王回銮安座,三座开台圣王神尊全部回到銮延平郡王祠供奉,恢复全台祭拜郑成功的祖庙。


国定古迹 亿载金城
 

●参观指南
门票全票:50元;半票:25元
开放时间:夏季(4月至9月)上午8点至下午6点;
冬季(10月至3月)上午8点30分至下午5点30分
古迹咨询专线:(06)390-1341‧295-5703
亿载金城专线:(06)295-1504 地址:台南市安平区光州路3号

●创建
清同治十三年(1874),日本因为牡丹社事件侵略台湾,清廷派沈葆桢来台湾处理防务,并派代表与日本交涉撤兵。另一方面积极加强防务,为巩固安平海防保护台湾府城,申请建造炮台。利用热兰遮城砖材与洋式红砖建造,四周有护河,引海水灌注,宽约十尺,水深没顶,设有出入的城门一座,面向东南方向。
清光绪二年(1876)竣工之后,它成为台湾第一座现代西式炮台,配备了五门英制阿姆斯脱郎十八吨前膛大炮,威力强大。炮位下原有两尺厚的三合土屋,作为避炮室和仓库,现在已经破损,改为斜坡覆土。二十世纪初,大炮毁坏变卖,木桥断陷,城洞砌砖封闭,一副残破景象。民国六十四(1975)年,炮台建成100周年时,台南市政府大规模重建并仿制大炮、小炮,终于建成今天的风貌。

●亿载金城历史
1874 因琉球渔民遇风漂流遭原住民杀害,致使日军借口侵入现在的台湾屏东一带,清廷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以钦差身份来台湾处理防备事宜。沈葆桢于9月开始兴建二鲲鯓炮台。
1876 全台第一座西式炮台终于完成,大门额书「亿载金城」四个字。从此在鲲鯓临海担负起保疆卫土的重要任务。
1905 日本时代,炮台曾几次遭到毁损;光复之后,政府于民国64年(1975),炮台建成100周年时,大规模加以整修,终于建成现在的风貌。
1999 民国88年(1999)再次进行修复重新开放,在最后一次整修时挖出了部分原埋藏于地底的遗迹,用玻璃罩保护,供人参观。

0 0 0 7 5 2 0 4